欢迎光临河南迈通实业!
  15617650120


新闻中心

超声药物导入仪的原理小介绍
来源: | 作者:instrument-406 | 发布时间: 2021-06-21 | 460 次浏览 | 分享到:

  超声药物导入仪的空化有两种类型:稳定的和瞬间的。前一种振动可在平衡半径内多次发生,后一种振动通常少于一次。这一时期,它膨胀数倍,最终破裂,产生振荡波,分解成许多小气泡。研究结果表明,无序的角质层脂肪在大量水分进入无序脂肪区的同时形成了水基通道。目前人们认为,这一理论是低频超声促进药物经皮渗透传输的主要机理。在低频超声下,等待多孔通道理论描述亲水药物渗透皮下运输。


超声药物导入仪


  超声药物导入仪对皮肤渗透的作用机理是:


  (1)有效增加皮肤孔径;


  (2)形成更多的孔洞或减小孔洞的扭曲程度。


  水通道内亲水药物的扩散系数明显高于有序脂质区内药物的扩散系数。通过水通道的距离要比通过脂类双分子层的距离短,因此药物比通过正常脂类通道要快得多。超声药物导入仪作用下亲脂性药物的渗透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亲脂性药物在亲水通道中的渗透性降低所致。另外,脂质双分子通道因空化而失去连续性。也有人认为,汽蚀不可能改变角质层的结构。


  这是因为角质层细胞没有足够的空间形成瞬时空腔,细胞间道宽度只有0.01~0.03μm,细胞间层成分排列整齐,介质表面张力高,稳定振幅小,角质层结构不大可能发生变化。反之,汗腺直径5微米,汗腺管口被软膏或胶封时,汗腺管口充满液体,药物可在超声波作用下通过汗腺管口直接进入毛细血管网,不再向下扩散至真皮层。


  低频超声促渗量模型的建立。


  我们之前提到过,在超声药物导入仪的作用下,药物通过水通道进入皮肤,这是通过超声形成的无序脂类。由于角化细胞的结构比脂质区域要开放,药物通过角化细胞的速度要快于通过脂质区域,因此通过无序脂质区域形成低频超声法进行皮肤渗入的速度限制措施。假设角质层脂类区域平行于皮肤表面,超声渗透系数(Mr<500)PUS以下列方式表达:


  k是药物渗透系数,n是分子间脂质区的数量(N=15),l是每个层脂质区的厚度(通常是l=50nm),φ是脂质区水通道的面积,dw是药物的扩散系数,通常是5×10-5)。公式中的φ,n,l,dw与药物本身的性质无关,超声透射则不受药物性质影响。


  对于超声药物导入仪的原理,小编浅显的介绍了一下,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