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体内外实验,Boucaud观察了低频率(20ka,0.25~7W/ca,连续或脉冲)下人体皮肤和大鼠皮的结构变化。发现超声波强度2.5W/ca时,大鼠皮肤出现轻微短暂的红斑,24小时后,发现较深程度的损伤(皮肤和肌肉的红斑)。通过对鼠皮延迟性深层损伤的测量,发现其并不只是超声波引起的皮温升高。当人体皮肤样本的浓度低于2.5W/cm时,在相同的超声条件下大鼠的皮肤比人皮敏感,今天河南迈通实业小编就带你看看低频超声波。
通过体内外实验,Boucaud观察了低频率(20ka,0.25~7W/ca,连续或脉冲)下人体皮肤和大鼠皮的结构变化。发现超声波强度2.5W/ca时,大鼠皮肤出现轻微短暂的红斑,24小时后,发现较深程度的损伤(皮肤和肌肉的红斑)。通过对鼠皮延迟性深层损伤的测量,发现其并不只是超声波引起的皮温升高。当人体皮肤样本的浓度低于2.5W/cm时,在相同的超声条件下大鼠的皮肤比人皮敏感,今天河南迈通实业小编就带你看看低频超声波。

低频超声波(≤2.5W/ct)用于促进局部透皮药物的吸收是安全的,但在高强度下,由于局部温度升高,会造成皮肤烧伤。
超声波照射皮肤后产生的免疫反应,虽然目前还没有超声波引起皮肤免疫反应的报道,但河南迈通实业小编认为这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当超声波导入某些蛋白质大分子药物时,给药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肌体对这些蛋白的免疫反应。
进行低频超声透皮给药实验研究。
对于小分子药物的透皮促进作用,Mitragotri在小鼠体内进行了低频超声(20kHz)透皮导入小分子肝素,可以达到所需的药效剂量,而且由于其对皮肤的屏障作用,使肝素吸收速度慢,能在血液中维持较长时间,而采用传统的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方法只能产生较短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且不易控制剂量,容易引起出血等并发症。Fang报道了低频超声(20kHz)对丙酸氯倍他索通过体外无毛小鼠皮肤的作用。
Bouncand用(20kHz,2.5W/cm2)连续或脉动式低频超声刺激人表皮和无毛鼠皮中的芬太尼和咖啡碱,有明显的作用。脉冲式低频超声对芬太尼的促渗效果较好,但对连续或脉冲式咖啡碱的效果较差。
低频率超声(20kHz,125mW/cm,2,100ms,脉冲1h)可以将7种化合物的渗透系数提高3~5000倍,从而使水杨酸在无毛鼠体内的渗透系数提高300倍。结果表明,亲脂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渗透系数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河南迈通实业小编看来,低频率超声波对皮肤的渗透率有很大的提高,而亲水性物质的增加更为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超声对皮肤角质层脂质层产生水分通道,亲水性物质更容易渗透。当前常用透皮给药制剂中这几种药物的被动扩散系数均小于0.02cm/h,超声引导渗透系数均在0.01~0.07cm/h
河南迈通实业小编觉得,通过以上提到的可以表明超声促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大家有没有对超声波的临床治疗多一分了解呢?